阅读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74(1 / 2)

加入书签

李五娘点头。李玄霸睡眠浅,其实在下马车的时候就已经醒过来,只是懒得睁开眼睛。听到姐姐们让他绕路时,他就更不好醒来,只能继续装睡。现在听到姐姐们的窃窃私语,李玄霸尴尬得差点装不下去。他和四姐、五姐其实并不亲近。大隋的后院虽然没有后世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但李四娘和李五娘和李世民、李玄霸非同母,能见面的时间很少,感情无从谈起。李玄霸只是礼节性地送礼时不忘捎带四姐五姐一份而已。落到两个姐姐嘴里,就夸张成了李玄霸对她们极好极亲近。这次老夫人那里又闹起来,还闹得很厉害。两位姐姐居然“冒险”来门口等李世民和李玄霸,把两个弟弟藏在自己院子里。李玄霸觉得这决定有些……咳,天真。但自己都睡着了,是吧?再者,母亲肯定知道姐姐们这里发生的事。母亲没派人来叫他们,应该是默许姐姐们的行为。还好李四娘和李五娘夸了一阵李玄霸之后,就向李世民和李玄霸的乳母提起了今日后院的事,没让李玄霸继续尴尬下去。李玄霸闭目听着,心中不由叹气。他猜测老夫人会熬不到今年春季,主要是通过史书上蛛丝马迹的推断。史书中没有记载独孤老夫人的生卒年。但考古挖掘出李渊在大业元年荥阳大海寺,和大业二年在京城附近的草堂寺为李世民立的碑。再加上李世民曾经回忆,年幼时被母亲带着去探望父亲,曾去过刚建好的洛阳,应该就是指这个时候。也就是说李渊在大业元年到大业二年正月期间,还在当郑州刺史并荥阳太守。窦夫人留守京城,大业元年带李世民去探亲,然后与请了探亲假的李渊一同回京城,途中去了一趟洛阳。李玄霸这一世也发生过差不多的事。很巧的是,二哥也病了,李渊也为二哥在荥阳立了碑,不过回京后事情太多,他忘记在京城找个寺庙还愿了。他不知道历史中母亲带着二哥去探亲是不是单纯探亲。或许上一世母亲路途遥遥赶到荥阳,也是为了定下李建成这门婚事。只是因为二哥病了,郑家如果不想结仇,应该会放弃原本的“考核”计划,只匆匆见一面就罢了。这一世他和二哥刚到荥阳的时候都精神着,才节外生枝。大隋官员外放时,家眷是需要随行的。母亲没有随行,很可能需要留在家中照顾婆婆。之后李渊又当了楼烦太守,那时母亲就已经与李渊住在一起,才能劝李渊献马。大隋虽然官员守孝需要辞官,但隋文帝和隋炀帝还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亲戚和心腹大臣头七刚过就会被夺情复用,顶多给放一两个月的假,如杨素便是如此。虞世基和虞世南两兄弟要老老实实守孝三年,是因为现在虞世基还没有成为隋炀帝的心腹宠臣。李渊是杨广表兄,自然也属于会被立刻起复的行列,不需要辞官三年。所以老夫人可能在李渊就任荥阳太守和楼烦太守之间去世。当然,李玄霸的推断可能是错误的,母亲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留在京城,独孤老夫人在隋文帝时期就去世了。但这一世独孤老夫人直到现在都活着,她的身体又衰弱得十分厉害,李玄霸才确定自己的推断。如果独孤老夫人在这个时间点被李建成气病,大概率是熬不过这个冬季的。因为李渊被征辟入朝而欢喜起来,身体好转,能起床走路的独孤老夫人,在李建成推卸责任时,肉眼可见的精气神颓了不少。不过当李渊官复原职,李建成只是降级一品,李世民和李玄霸又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时,独孤老夫人的身体又好了一些。当李建成最近变得成熟懂事起来,独孤老夫人更是身体立刻好转,又能拄着拐杖站起来,还请来相熟的女眷来院子里赏还未开败的晚秋菊花,对她们夸赞李建成。李玄霸以为自己判断失误了,独孤老夫人或许能逃过此劫。没想到,命运这东西,或许真的存在。李建成第二次顶撞独孤老夫人是因为郑氏。独孤老夫人最初没回过味,后来越琢磨越觉得自家孙儿这么好,当初怎么会气自己,是不是有小人作祟,就招来赐给李建成的女婢询问。那女婢不知道说了什么,让独孤老夫人认定这一切都是郑氏的错。李四娘叹气:“祖母说,长兄之前那么孝顺友悌,就是在纳了郑氏后才行事偏颇。她如此说,父亲和母亲也不好阻止。于是祖母就让郑氏跪祠堂反省。”李五娘接嘴道:“谁知道,郑氏跪了一会儿晕倒了。医师一查,居然是动了胎气。这下子可把长兄气到了。他坚持说郑氏从未挑拨离间,反倒是劝说他孝顺祖母,友爱弟弟。甚至他送给二郎三郎的礼物其实都是郑氏选的。”李四娘道:“长兄看上去生气极了,还说当初的事自己除了醉酒把家里的事说了出去,本来也无错,只是没有违背祖母的意愿。那女婢所复述的所谓挑拨离间,不过是郑氏安慰自己只是因为孝顺祖母所以没有坚持拒绝,不必太愧疚。”李五娘用手指绞了绞落下的发丝:“其实我也觉得郑娘子是遭了无妄之灾。”李四娘在嘴唇前竖起食指:“妹妹慎言。”李五娘道:“怕什么?二郎三郎身边的奴仆才不会嘴碎。”李四娘叹气:“你还是慎言吧。还嫌闹得不够大?唉。”两位乳母听完后都不住叹气,不敢评价什么。李玄霸不由悄悄叹气,呼吸声重了一些。然后,他感到似乎睡得十分沉的二哥抓了一下他的手。李玄霸:【哥,你也在装睡?】李世民:【啊!!!!】李玄霸黑线。你啊屁啊,你这个啊是郁闷还是悲愤还是无语,我怎么知道?李世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