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57(1 / 3)

加入书签

虞世南生活清贫,虞世基却十分显贵。听了弟弟的话,虞世基还以为虞世南是向他低头借钱,非常高兴地问弟弟要多少。虞世南神情十分古怪地拒绝了他。虞世基才知道,虞世南真的只是单纯为弟子在家中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唏嘘不满。虞世基想到此事后,对李世民和李玄霸慈爱道:“伯施曾与我提到过,你二人居住之处太过狭小,确实应该换一座宅院。”宇文述好奇:“有多狭小?”唐国公府的宅院还会狭小?虞世基想着弟弟的话,道:“听闻只是靠着偏门的一处小院,院落中连棵树都没有。”李玄霸:【树被二哥你叫人砍了,说挡着你的视线。】李世民瞥了弟弟一眼。正是因为不够宽敞才砍树啊。杨广皱眉:“靠近偏门?”这方位也太差了。李玄霸忙为父母解释道:“这是我和二哥自己选的院子。我和二哥常出门玩耍,靠近偏门更方便。父亲赠送了一处别庄给我和二哥,平日里我和二哥住在城郊别庄,其实住处很宽广。但我还是想向陛下讨要大宅子。陛下赏赐宅院,说出来更有脸面!”杨广也想起李世民和李玄霸被赶到别庄居住的事:“张衡失职,贬官为民,朕收走了他在东都和西京的宅院,就赐予你们二人了。张衡的宅院面积较为宽广,朕再将附近民户也赐予你们,将来你们若成家,扩建成两处宅院也绰绰有余。不过若将来你们再立功,朕也会赏赐给你们更好的宅院。”李世民和李玄霸连忙谢恩。宇文述和虞世基二人的脸上都闪过一丝遗憾。他们都看重了张衡的宅院,想拆了做成别邸园林,正憋着劲讨好皇帝。不过赏赐给李二郎和李三郎也好。皇帝近臣之间也会互相较劲,宇文述和虞世基都认为,与其让对方得了这处心仪的宅院,不如便宜他人。李渊留守洛阳,此次没有跟随杨广南巡。李世民和李玄霸得了赏赐后,就以思亲心切为由,立刻返回洛阳。杨广本想把两位少年英雄带在身边陪他狩猎,听到李世民和李玄霸想父母的话,笑话他们果然还是孩子,便放他们离开了。李世民和李玄霸前脚刚走,裴世矩后脚就到了洛阳。听到皇帝说伏允只剩下一个脑袋后,裴世矩呆愣许久。他苦笑道:“李二郎肯定特别失望。虽然铁勒人都说是李二郎亲自擒获吐谷浑可汗,但臣一直坚信李二郎过于年少,应当是铁勒人的功劳。李二郎便要带着吐谷浑可汗,来陛下面前亲自说道说道,究竟谁的功劳才最大。现在唯一人证没了,以李二郎那喜爱人前显摆的个性,不知道会气成何样。”杨广听后捧腹大笑:“李二郎确实喜欢人前显摆。不需要这个人证,朕也相信是他的功劳。哈哈哈哈,他确实非常难过。”裴世矩见皇帝信了,松了口气,心里忍不住骂了两个熊孩子一句。李世民和李玄霸曾与他辩驳,说不能留下吐谷浑可汗的命,就算要在吐谷浑扶持大隋的代理人,也该选一个更好控制的贵族。自己没有同意,那两人也没有再劝说自己。谁知道,这两个少年郎居然胆子那么大,回大隋的中途把吐谷浑可汗杀了。他们真不怕自己拆穿此事吗?裴世矩事后琢磨,这两人还真的不怕。比起自己,皇帝肯定更相信李世民和李玄霸这两个表侄。再说了,把吐谷浑可汗活生生地带到皇帝面前,所得到的赏赐肯定比只带一个脑袋大多了。他们二人这么做图什么啊?所以肯定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他们故意所为。“他们是真的忌惮伏允,还是太过任性?”裴世矩自言自语。……回去的路上,李世民和李玄霸商量起如何装修新宅院的事。他们的钱有大用处,宅院就保留原本模样不变,不做新装修。李世民:“我去求求父亲和母亲,希望能从唐国公府的库房里拿点新家具出来装点新家。”李玄霸:“应该能。这点要求父亲和母亲肯定会答应。除了宅子,皇帝把张衡其他的房产也赐予了我们。靠近城墙的给我,我有大用。”李世民手一挥:“都给你,我不耐烦琢磨这些庶务。”李玄霸眉头一挑:“那可抱歉了,你从现在开始,必须和我一起琢磨这些庶务。”李世民拉长语调:“啊?好无聊啊,我不要。”李玄霸道:“你以后一辈子都要做这些无聊事。国家大事都是由一个铜钱一粒粟米积累起来。”李世民没好气道:“我看我还需要什么魏徵啊,阿玄你不比魏徵更烦人?”李玄霸:“呵呵。”等以后认识魏徵了,我和魏徵合起来烦死你!就在你身边使劲说,给你来个左右双声道进谏!讨论完房产和财物的分配后,李世民唏嘘道:“张衡啊,我记得他。我们离开时,他还是陛下跟前最得宠的臣子。陛下第一次西巡归来时,为了去他家,还让百姓从太原翻山越岭修了一条去他家的驰道。”大业三年,杨广从榆林回到太原时,张衡还是杨广身边仅次于宇文述的宠臣。从先秦起,春秋战国各国都在修驰道保证战争后勤和地方管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的驰道尤其多。但就算是李世民最不喜欢的暴君秦始皇,修驰道也是为了国用。如当今皇帝这样,只是因为想去臣子家中探望就耗费民力物力修驰道,还是头一遭。李玄霸淡淡道:“张衡啊……皇帝修完汾阳宫后,觉得汾阳宫不够大,命张衡扩建汾阳宫。张衡劝谏皇帝,说这几年的徭役太多太重,请皇帝暂缓扩建宫殿,惹怒了皇帝,就失宠了。”李世民微怔一会儿,道:“就因为这个?”李玄霸道:“嗯,就因为这个。皇帝对张衡不满,他身边奉承的人就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