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59(1 / 2)

加入书签

李玄霸笑道:“热闹点才好。等二哥回来看到如此有活力的朝堂,一定很高兴。”窦慧明伸出手指在李玄霸额头上弹了一下:“你就是坏心眼。”李玄霸摇头辩解:“这和我可没关系,是裴老师的主意。裴老师从突厥那里吸取了教训,知道要分裂突厥,该扶弱抑强。所以他就在朝堂上先试试。”窦慧明笑着叹气:“让朝堂不变成铁板一块,二郎才好做事是吗?”李玄霸点头:“裴老师真的很厉害。我怀疑他针对突厥的计谋并不是真的不懂,只是因为杨广想要战果,所以他才急功近利。”长孙老师的计谋只是把突厥分裂成几块,突厥仍旧存在;杨广所希望的却是灭国之功,所以裴世矩选择挑拨突厥中的强者灭掉弱者,以达成杨广所希望的“灭国之功”。后者实际上是帮突厥统一,但明面上杨广灭掉了某个突厥部落,让突厥可汗来洛阳陪他看歌舞,十分有面子。朝堂上在吵没营养的架,在他们吵出结果前,大概是不会说正事的。让他们吵架也是整顿朝堂的一环,李玄霸让朝臣们继续吵架,和母亲说起草原上的事。草原贫瘠,只能逐水草而居,中央王朝很难在草原建城,像在中原那样直接统治。自商朝起,中原王朝对暂时还不能直接统治的地方,都采取羁縻统治,即地区自治,自治首领向中原王朝的君王称臣,随同中原王朝作战。窦慧明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思考过朝政上的事,但她很聪慧,儿子一说,她就明白了。窦慧明叹息道:“怪不得你和二郎说向突厥称臣者杀。中原王朝向突厥称臣,就是突厥人对我们羁縻统治了。”李玄霸点头:“是这样。对许多人而言,无论向谁跪下,只要自己能当皇帝,都无所谓。但对一个王朝而言,开国皇帝立国太软弱,可能对百姓而言不是好事。”窦慧明笑道:“管他们怎么想,你和二郎最厉害,你们说了算。”李玄霸也笑道:“母亲说得对。”窦慧明唏嘘:“听你说起草原,我想起舅舅以前说要带我去草原骑马。”李玄霸道:“这简单,等二哥回来,让他带母亲去草原骑马,说不定还能召几个突厥可汗给母亲跳舞。”窦慧明差点笑出声,赶紧把嘴掩住。李玄霸不是开玩笑。既然母亲想去草原,为何不能去?而且突厥人被长孙老师离间一次后,可能会特别忌惮从中原王朝来的使臣。以后的草原外交,恐怕还是要落到女眷身上。联姻是封建王朝避不开的事,想要“不和亲”还要让羁縻统治的地方与中央联系紧密,那就得等现代社会了。联姻和联姻之间又有区别。如厉害的隋朝的公主和清朝的公主,是能左右所嫁部族统治的;而有的和亲,就只是把皇族的女子当礼物送人而已。这些事,等二哥打服了突厥,再思考统治草原的事。但只要涉及女眷,母亲比自己和二哥更了解后院,肯定有更好的建议。李玄霸和窦慧明说起草原的事时,突厥可汗还真的在跳舞。不过不是李世民看突厥可汗跳舞,而是李世民和几个突厥可汗一起围着火堆跳舞,这几个与李世民一起载歌载舞的可汗中,还有李世民的手下败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在原本历史中,本该在今年病逝。结果中原的水土养人,他和本来尊号也应该是处罗可汗的弟弟阿史那·俟利弗设都没生病,还被杨广养胖了。两人回到了草原,现任的东|突厥可汗颉利可汗自然不肯将可汗之位还给兄长。始毕可汗和弟弟阿史那·俟利弗设的处境十分尴尬。这时候李世民及时赶到,嘴上说着“你是我送回草原,我这人最讲义气,你的事我管了”,拍着胸脯要帮始毕可汗和阿史那·俟利弗设夺回一部分牧民和牛羊,在水草丰美的地方重新建立部落,仍旧称可汗。草原这么大,你颉利可汗也占不完,多几个可汗又怎么了?大家都姓阿史那,都是“可汗家族”成员,可汗之位大家都有份,不要争权,看我“义薄云天”李世民来给你们分饼子!这时候李世民也不当什么“战无不胜”了,我“义薄云天”重出江湖,路过的都给个面子!始毕可汗知道李世民的目的是削弱草原,但无所谓。人都自私,他若死了,哪个弟弟当可汗都无所谓,只要突厥继续强盛就行了。儿子如果没本事,拿着自己留下的牛羊牧民,另寻一个地方当个小可汗就行。但他还活着,就不可能甘为人下。至于突厥统一,看咄苾那模样,也不是个能统一突厥的人。既然突厥不可能统一,他为自己着想有什么问题?阿史那·俟利弗设比始毕可汗更积极。始毕可汗余威犹在,颉利可汗不好做得太过,所以送给了始毕可汗一些牛羊牧民。阿史那·咄苾当可汗之后,始毕可汗的两个儿子阿史那·什钵苾和阿史那·结社虽然年幼,但颉利可汗为了彰显自己对侄子的照顾,分给他们不少牛羊牧民。现在这些东西都归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虽然没有回到东|突厥可汗的位置,但整合两个儿子手中的势力后,他也算个较为强大的东|突厥部族首领了。颉利可汗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始毕可汗还要回来,他就不会给侄子这么多东西。俟利弗设也有儿子。他被俘虏后,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可汗,颉利可汗追究他保护突厥王帐不利之罪,再加上他的儿子软弱,颉利可汗夺走了他大半牛羊牧民,儿子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还等着他回来救济。俟利弗设十分干脆地投靠了李世民。如果不能在草原上占据一席之地,他宁愿归附唐朝,为李世民打仗,在朝中当个将领。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