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53(2 / 5)

加入书签

是要行禅让之事,他建立的应该是楚国,晋亡楚立,我作为司马氏的媳妇,又如何能苟活于世呢?”

刘裕微微一笑:“那敢问王皇后,如果连司马氏的子孙都不殉国,你一个嫁入司马家的女子,又何必要殉国呢?丞相代晋建楚,而你的夫君,我们的皇帝陛下是顺应天命,大晋亡了,只是换了个皇帝,天下不会有一个子民因此而死,又何必要你殉国送命呢?”

王神爱咬了咬牙:“这玉玺,是在我手上保管的,如果我保管不住,那就是应该一死以谢天下,我的夫君,皇帝陛下不必去死,因为他本就无法象个常人一样地行事,但我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国若自我手中失,也应以死相报!我是世家儿女,我接受到的家教,即是如此!”

刘裕正色道:“那既然如此,我们就回到大晋开国时候,王与马共天下吧。王皇后,按律,你是皇后,并不掌握玉玺,如今玉玺暂托在你手,也应该按国家的法定程序,交给应该掌管他的人手中。传国玉玺,当由最尊贵的主国家祭祀的太宰所保管,桓丞相,王仆射,于国法应该是如此吧。”

桓玄微微一笑:“按大晋律,这玉玺应该是皇帝陛下亲自所掌握的,天下诏命,必须加了玺绶才可以执行,只是因为这些年,陛下身体不适,才由皇后所保管,王仆射,于法理,应该这样吗?”

王谧笑道:“没有规定皇帝不能行天子之权,这玉玺就应该由皇后保管的法令,当年陛下突发恶疾,暂时由王皇后代掌玉玺,只是权宜之计,现在在此非常时期,涉及国家传承之时,这玉玺,如果皇帝不能亲掌,那就应该由主祭祀的太宰所保管,这是国之法度!”

刘裕点了点头,看向了王神爱,微微一笑:“那么,王皇后,请按法度,把这玉玺交给琅玡王殿下吧,他是太宰,也是与陛下最亲的宗室亲王,司马氏的天下,由他来决定!”

王马天下王马失

司马德文睁大了眼睛:“这,这怎么轮到让我来决定了?我是太宰,不是皇帝,这玉玺,轮不到我来掌管!”

刘裕沉声道:“司马太宰,刚才王仆射说得很清楚了,这是国家的律法,玺印是天子本人掌管,如果天子不能掌管,也是掌玺官来负责,皇后是因为陛下起居不便,平时只能代行盖印,不是说这玉玺应该由她掌握。而现在有资格掌握这印玺的,是你!”

司马德文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桓玄哈哈一笑,看着司马德文:“琅玡王,刚才刘将军,王仆射的话,你应该听得清楚了,这玉玺,现在应该交到你的手中才是。你既是太宰,又是司马氏亲王,位高权重,应该收下这枚玉玺才是!”

王神爱轻轻地叹了口气,看向了司马德文:“既然大晋的法度如此,殿下,妾身对于此玺的守护,到此为止,这玉玺,这司马氏的天下,从现在开始,就由你来掌管了!”

她说着,拿起玉玺盒,莲步轻移,走到了司马德文的面前,递向了他,司马德文本能地想要缩回手去,刘裕大声道:“奉天承运,司马太宰,请受玺!”

司马德文的手,哆哆嗦嗦地向前伸去,刘裕跟着沉声道:“司马太宰,请不要忘了,这玉玺曾经落地,缺了一角,玺即天命,缺一角则意味着江山分裂,九州有失,秦时五原郡,就因此而永远地失落到了蛮夷之手,希望你为子孙后代的江山基业考虑,不要做给后世唾骂的事!”

说到神奇,此话一出,司马德文的手突然不抖了,王神爱轻轻地把这玉玺盒放在了他的手中,在素手松开的那一瞬间,司马德文的人,身子猛地一颤,玉玺微微地在盒中晃了几下,终于平稳住了,他几乎是无法呼吸,就这样一直拿在自己手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刘裕看向了王谧,沉声道:“王仆射,该做你想做的事了。”

王谧本来一直面带微笑,听到这话后,脸色一变,讶道:“我该做何事?”

刘裕正色道:“王仆射既然带头劝进,那现在玉玺就在司马太宰手中,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天下人人皆知,令祖父,开国王丞相,就曾被开国元皇帝亲自扶着坐到御座之上,今天,王仆射既然带着劝进,也应亲手从司马氏手中接过这枚传国玉玺,交给新的君王!”

王谧有些迟疑:“这,这于礼法不合啊,今天,今天不是禅让大典,即使是禅让大典,也应该,也应该是皇帝陛下亲自,亲自把玉玺奉给奉给桓公啊。”

刘裕冷冷地说道:“王仆射,以陛下现在的这个样子,再过一百年他也不可能在禅让大典上亲自把玉玺奉上了,既然您带头劝进,又是王丞相的亲孙,从司马氏手中接过这玉玺,献给桓公之事,没有人比你更合适的了!”

王谧咬了咬牙,正要开口,一边的庾悦笑道:“刘将军说得好啊,王仆射,此事非你莫属,劝进表你是起头的,这奉天承运的殊荣,也应该是集于你身啊。”

王谧还想再说什么,却看到了桓玄正冷冷地看着自己,肥肥的脸上,一丝诡异的不满之色,一闪而没,王谧只感觉到一阵后背发凉,但他更清楚,这回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除了亲自拿下玉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