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11(4 / 6)
在荆州讨伐桓楚的时候,你在哪里?这次妖贼作乱,我们兄弟跟着刘大帅孤身过江,三天不到的时间,我就带了五千丁壮前来赴援,请问你们谢家,郗家这么多的产业,这么多的庄客,这么多天下来,可曾来过一个人影子吗?”
谢混一下子给呛得无话可说,之前的那个声音则干咳了一下,冷冷地说道:“你是受了刘大帅的军令,没来建康就直接回家募兵了,可谢尚书,郗侍郎他们没有接到这个命令,擅自回去募兵,那是聚众作乱,图谋不轨。哼,当年孙泰就是要干这种事,就是想趁机谋反。还有王廞,也是因此而身败名裂,有这些前车之鉴,二位明公怎么能重蹈覆辙呢?”
刘裕突然开口道:“禇侍郎,既然你有这么多高见,何不站出来讨论一下呢?谢尚书和郗侍郎起码没有在人群中说话吧。”
一个满脸通红,汗流颊背的人,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走到了众人面前,这是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人,白粉涂面,保养得很好,可是脸上的白粉却被冲得一道道的,显得很狼狈,正是时任黄门侍郎的褚秀之。
褚家也是曾经出过当权宰相褚裒,强势太后禇蒜子的顶级世家,只是当年禇裒北伐,大败亏输,打得京口几乎家家带孝,白幡遍地,面对京口人愤怒的目光,禇相公羞愧不已,吐血身亡,从此禇家也退出了顶级世家的行列,但仍然不失为一流的世家高门,这个禇秀之,也算得上是禇家的头面人物,所以能官居黄门侍郎,前些年还曾经跟随刘毅西征军讨伐过桓楚。
但禇家在三吴之地的庄园和子侄,有很多毁于天师道之乱,因此这位禇侍郎,恨极了天师道的人,也对沈氏兄弟心存芥蒂,今天在这里,当众对沈林子冷嘲热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可现在给刘裕神目如电,在人群中直接一眼认出,当众让其出列,这会儿是又羞又怕,恨不得能把之前的那些话给吃回去。
刘裕看着禇秀之,微微一笑:“禇侍郎,你说谢尚书和郗侍郎是因为没有接到命令,所以不能回去募兵,那好,现在我给你们三位一个机会,你们都是在吴地有大片的庄园产业,也是一流的世家高门,本人也是身居要职,现在这建康城中最缺的就是兵力人手,我们需要北伐南燕的兵马回援,也需要吴地的忠义之士前来讨贼,既然连沈家都能在提供了北伐的七千健儿之外,还能三天内凑出五千壮士来建康,我想三位的家境,更不在话下。”
谢混缓了缓情绪,开口道:“刘大帅,你是否是要我等三人回乡,募集壮勇,前来赴援呢?”
刘裕点了点头:“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吗?”
谢混的眉头微皱:“我们和沈家的情况不太一样,沈家向来习武,庄客佃户也有不少是从战场回来的老兵,召之则来,来之能战,而我们这些世家高门则是世代为官,从文,庄客也多是从事农事,并不习战,仓促成军的话,保境安民尚可,但要是直接开来,与妖贼的虎狼之师作战,恐怕不能胜任,还请刘大帅三思。”
郗僧施也跟着嚷道:“就是就是,诸葛武候曾经说过,兵若未经训练,就驱之上战场,那是驱羊向虎,送人杀戮罢了,我们回去征兵募勇可以,但需要时间训练,只有练得能打仗了,才能前来赴援啊。”
大军赴海终南归
刘裕的嘴角轻轻地勾了勾,平静地看着这几个人,说道:“请问这建康城中,我们近日新募的两万多丁壮,都是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老兵吗?”
谢混一时语塞,禇秀之却抢道:“新募的壮勇之中,有接近一半是以前打过仗,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有他们带着其他的没有训练过的民众,足够了。”
刘裕点了点头:“说得好,但按这个说法,吴地的很多庄丁佃农也是经历过孙恩之乱的,也是打过仗,有过军事经验的,是不是从军后可以以老带新,形成有战斗力的军队呢?”
这下禇秀之无话可说,满脸通红,闭口不语。
刘裕沉声道:“沈将军这回回了一趟老家,三天时间就带回了五千人马,这五千人里,有四千人是从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们只摸过锄头农具,从没有拿过刀剑,但就是靠着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是义无返顾地赶来京师赴援。难道他们就不怕死?难道他们就不考虑守护老家的妻儿了吗?”
刘裕的声音,震聋发聩,让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只听到他继续说道:“建康是大晋的都城,也是扼守从大江南下,前往三吴之地的咽喉要冲,守住这里,妖贼的大军就难以南下三吴之地,所谓的分兵攻略三吴之地,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要是我们的勤王之师集中,有个十万大军驻扎在城南,妖贼哪还有多余的兵力分兵南下?在这里保卫京都,就是保卫你们在三吴之地的老家。”
谢混咬了咬牙:“刘大帅说得有道理,是我等不知兵法,一时疏忽了,我等回去之后,一定尽快招募壮勇,不过,兵不经训练,不经战阵,就算行军,也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要我们募集的丁壮迅速回京勤王的话,还请刘大帅调拨数百到上千的军官将校,最好再有两千左右的老兵,能跟新丁混编而来。”
刘裕平静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