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巅峰学霸 第205(1 / 3)

加入书签

就好像当初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时编辑部安排了六位审稿人,审稿期间发现了大量问题,好在大多是怀尔斯马上就能澄清的小问题,当然如果不能澄清的话那就是大问题了。

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其实也是一样,刚发布的时候很多问题,有人感觉没说清楚,需要做更细致的证明,这也是后来引起一些争议的原因。

总之理论数学就是这样,对于天赋要求奇高的原因之一。

数学允许数学家可以不考虑现实规律,自由去进行各种定义,甚至可以基于任何出发点来构建理论,只要逻辑自洽。

但同时又对证明过程严谨性要求极高。一点点逻辑上的冲突跟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理论被推翻。

……

“说到新的工具框架,就得提到乔喻了。对了,大家应该都知道乔喻对吧?”

聊过了严肃的学术话题之后,张远堂把话题引到了乔喻身上。

另外三位大佬同时点了点头。

陶轩之就不用说了,21岁就能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这其中的含金量但凡对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

最关键的是陶轩之的天赋从来都不基于某一个方向。

他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等领域有过诸多顶尖的研究。在十多个数学领域都有大师级的表现。

31岁拿到菲尔兹奖的时候,已经在各大数学期刊上发表过八十多篇极有分量的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证明了格林-陶定理。这也为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轩之、彼得·舒尔茨跟乔喻都是那种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数学天赋那种第一档的天才,自然会有关注。

“当然,彼得·舒尔茨给我发过邮件,专门提到了乔喻,他对这个少年很推崇。我也看过他的论文,怎么说呢……他是我见过思维最缜密的年轻数学家。”

陶轩之评价了一句。

听到这个评价,另外两位数学家也点了点头,其实这个点头没什么意义,并不代表认可,更多的是对这个评价的尊重。

张远堂笑了笑,说道:“不止是严谨,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非常天马行空。真的,就好像刚才我说的,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如果他能成功的话,不但能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更能将数论问题跟几何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我看过他的想法后认为他很有希望能成功。”

张远堂这番话,立刻让三人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

不管是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还是将数论跟几何完全结合,这都可以说是数学界的重大突破。

尤其是后者。

毫无疑问,如果乔喻真能成功,这将是菲尔兹奖级的成果。

自然也引起了三位大佬的兴趣。素数的研究本就是一个数论问题,如果乔喻提出的理论真有用的话,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将又多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工具。

尤其是如果能无障碍的使用几何方法来解决数论问题,本就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跟关键领域之一。

毕竟几何是这能为数论提供许多高度抽象且强大的工具。

“那个……这个理论方便说说吗?”詹姆斯·梅纳德慎重的问了句。

毕竟在整个学术界,向第三人了解他人还没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如果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不涉及到证明细节方面的东西倒是无所谓。

所以张远堂很自然的点了点头。

乔喻之后的工作他并没有参与进去,细节他也不知道。

“乔喻提出了一个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个自然数都能映射到一个模态空间里。这一过程就叫模态映射。

他定义了对应常规数的结构。包含了基础数的集合,整数、分数、实数皆包含在内。具备模态数的依赖性跟模态数的自指性,我用等差数列给你们举个例子……”

就这样,张远堂花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把乔喻的大概构思讲了一遍。

一个很笼统的框架。

听完之后,三位教授同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没办法,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思,想要凭借简单的讲解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很难的。

不过大家都能听懂这其中的意义。

“等等,这种模态映射我能理解。但既然乔喻的野心那么大,这个框架肯定是跨越多维度模态框架的,这就有一个问题。

有很多模态映射会是非线性且不可逆的,这意味着经典数论方法反而无法直接在框架内应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陶轩之思考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张远堂摊了摊手,答道:“我并不是很了解他处理的细节。我也不好仔细问。不过乔喻是应该有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