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 / 2)
&esp;&esp;她登车前经过胤奚身边,用只有两个人听见的声音跟他说:“你进府歇息,替我瞧瞧上房的金鲤肥了没有。”
&esp;&esp;所以谢御史不惜违例先回家中,却又过家门而不入,仿佛只是为了把谁平安送回乌衣巷。谢晏冬虽不如她二兄见惯风月,目光还是若有所思落在胤奚的身上。
&esp;&esp;小扫帚喜洋洋地昂起头,招来身边两个同龄人羡慕的目光,连荀胧都还没被老师摸过头呢。
&esp;&esp;小孩子天真无邪,谢策却从适才侍卫们的紧张里察觉到什么,重逢的喜色从他脸上淡去几分。
&esp;&esp;他让折兰音先带小宝进府,心事重重地比手请贺娘子借一步说话。
&esp;&esp;大家陆续进了门,身份不显的青崖缀在最末。
&esp;&esp;脚步也不快的胤奚与他并肩而行,颔首说:“我给前辈带了几坛吴郡的黄酒。”
&esp;&esp;做了半辈子媵臣都没混上与四小姐同乘一车的青崖,欲笑不笑看着胤奚:“别,你是前辈。”
&esp;&esp;·
&esp;&esp;御沟两旁桃枝初红,细柳新绿。谢澜安在止车门前下马车,沿甬道至正殿广场。
&esp;&esp;御前的彧良公公已在朱门前,候着这位劳苦功高的钦差大臣。
&esp;&esp;“谢御史呦,您可算回来了,这道上新换的墁金莲花砖,您且留神。”彧良公公乌纱冠青皂服,臂弯里挂着雪白的拂尘,躬身笑出一脸细褶,“陛下早前半个月便惦记着大人呢,龙抬头那日还召司天曹测风象,很怕大人回途不畅。”
&esp;&esp;“蒙陛下厚爱,劳公公费心。”谢澜安含笑说。
&esp;&esp;彧良哪里敢受她的谢,陪着笑连道不敢。
&esp;&esp;谢澜安登上汉白玉墀,一进太极西殿,皮肤上的温度倏地沁凉下来,幽淡的龙涎透过围在龙柱上的纱帷縠纹无声漫出。
&esp;&esp;背门而立的陈勍从御案前转过身。
&esp;&esp;那袭合衬他身形的晴山地圆领常服,恰如春色,精心拾掇过的俊眉修鬓有干净的少年气,容长脸面却仿佛比去岁更为雍容了。
&esp;&esp;“含灵。”
&esp;&esp;他扬声一唤,带着熟稔自然的意味。
&esp;&esp;第79章
&esp;&esp;玉带上的螭龙得雨佩随步伐轻响, 皇帝走近一步,“我收到爱卿的呈疏,便盼你早归, 原以为你可以回京过年。”
&esp;&esp;他借着春光细致地端详谢澜安, “好似瘦了。”
&esp;&esp;“幸不辱陛下期望。”谢澜安绝口不提遇刺之事, 陈勍私下不与她以朕相称, 她却要公事公办, 袖出吴郡吏员誊写的田册给皇帝过目。
&esp;&esp;陈勍接在手内。之前他已阅览过简报, 此时见籍册上记载,出隐田万余亩,出隐户与浮浪人近三千户,还是忍不住道好:“从土地根源上破除世家私计,澄清吏治,使农耕其田,工事其业——三吴自古又是个商贸繁荣之地,若能商农互济,不出五年, 国民殷实便可待了。
&esp;&esp;“此举利在后世,含灵, 你功不可没!”
&esp;&esp;他望向谢澜安不形于色的脸, 斟酌着添补一句:“胡人马踏江南之心不死, 南玄与北尉之间的对决在所难免, 家底厚实些, 打起仗来也有底气。”
&esp;&esp;皇帝重拾权柄不久,便看得透民生与军政的根结关联,谢澜安点点头:“陛下英明。”
&esp;&esp;陈勍含笑,彧良适时亲手搬来一方绣席, 置在御座的左侧方请谢澜安就坐。
&esp;&esp;谢澜安推辞一回,陈勍不许她客气,谢澜安便敛袖坦然坐下了。宫娥鱼贯而入,捧上四样造型精美的点心与一壶蜀贡龙团。
&esp;&esp;印象中,谢澜安每次来燕殿议事,皇帝都会为她备上四碟时令小食,君臣不似君臣,却像良友宴客。彧良趁二人谈论的间隙,上前为谢澜安添茶,笑着提议:“大人不妨尝尝这桃花酥,是华林园今年头一茬儿的桃花,陛下晓得大人不喜食甜,特意吩咐人摘下来存着,今儿一早御膳司新做出来的。”
&esp;&esp;谢澜安欠身谢恩,噙着没破绽的笑意说:“可惜臣无眼福赏到今年的春风第一枝。原说差事办妥,一个月前便该返京的,只是臣在年夜上饮椒柏酒,油然思亲情起,未向陛下奏请便自作主张绕去竟陵探望叔父。叔父恭询陛下躬安,还将臣好生训诫了一通,说臣当以国事为先,怎可因私废公,有违法度。”她说着欲要起身,“臣向陛下请罪。
↑返回顶部↑